Sunday, July 18, 2010

Langkawi 宗教隔離


Dear all,

從新加坡到蘭卡威,我們終究放棄了多年來的原則,改用引擎行進。麻六甲海峽細狹處的繁忙,連漁火點點的婆羅洲都相顧失色。幾乎無風,洋流強勁。隨風漂流的方式,著實不知如何蛇行穿越密密麻麻的船隻。

2月12日到15日我們白天航行,晚上定錨休息,大年初一甚至休息了一天。15日晚上,漁網漂來纏住了錨鏈,賠了人家40元馬幣,而且船頭漆還被木製漁船刮傷了。漁人建議我們別再停泊於淺水處,於是我們開始整夜也開引擎行進。

大量燃燒柴油,我們速度快了,調整方向也容易了,我讚嘆著這種"航"行的輕鬆,不知道該對現代水手們失去敬意,還是該為我們一貫的頑固原則搖頭嘆息。

科克船長可沒有引擎的選項。他在合恩角(Cape Horn)前試了七個月,最後放棄了,掉頭從反方向行進(還好他想到地球是圓的)。

17日始,麻六甲海峽寬敞了,有時候5分鐘看不到一艘船了,也就讓引擎休息。如此緩慢悠閒,我們於22日抵達美麗的蘭卡威。

綠油油的屏障山崗,聳立的巨巖點綴著港灣。快艇載著遊客呼嘯而過,去無人迷你島浮潛,去鐘乳石洞探險。漁船擺動著長尾的螺旋槳,以空氣冷卻的引擎,是馬泰漁船的特色,遠遠就聽得見它們的巨大聲響,看見船尾濺起的白色浪花。

Kuah 港的熾熱烈不可當,40度的高溫到了無風的夜晚亦無從吹散。半夜時我常被熱醒,電風扇整夜吹著依然滿身汗。白天走半公里路去超市,熱的狼狽不堪。不過一路上悅彤看著水溝裡的蝌蚪倒是雀躍不已。

超市裡的生鮮讓人失望,好幾天後,我才找到當地華人的商店,買到滿意的食品。

蘭卡威的煙酒因免稅而超級平價。我們當然喜歡便宜商品,但過了一陣,我漸漸看見事情的另一面...

牙齒殘缺不全的西方人說想永遠留在蘭卡威,因為每月領來的退休金讓他們自覺像富翁... 是的,此地低廉的物價,足以讓他們永遠活在半醉半醒之間,直到某日或許發生個意外... 一位德國人騎機車出了車禍,在醫院付不出保證金,醫師拒絕在第一時間動手術,最後截了肢... 另一位80歲的老先生,海嘯時船翻了幾翻,重物砸身他倖存,但船沉了,沒錢且無處安身。還有艘船在索馬利亞被海盜劫持,52日的驚恐,每天被威脅將被殺害,被釋放時發現船幾乎在報廢邊緣,現在船停在 Kuah,沒錢修繕也只好任它去...

這些人之所以留下來,是因為他們無處可去... 天哪~ 也難怪回教徒視酒精為洪水猛獸...

月亮的盈虧引領著清真寺的慶典,每日隨風飄來的禱文是阿拉伯語。回教餐廳不但不賣酒,客人自己帶酒都不許。星期五--而非源自基督教的星期日--為假日。

和新加坡不同的是,馬來西亞採行種族與宗教隔離制。馬來人在政府有保障名額,購買土地時有優先承購權,於是華人們要成功就必須加倍努力。佛教徒和回教徒通婚,只有一個選擇:佛教徒方必須皈依回教。問到華人們是否覺得不公平,他們倒說也習慣了,並且說其實佛教徒和回教徒很和睦的...

這話倒是真的。幾乎所有馬來西亞人都很友善,我只發現他們比鄰近的泰國新加坡人疏懶於工作。但話說回來,馬來西亞人頗重教育,連外島漁民的英語都說的很好。更不必說我們華人朋友的孩子了-- 每日補習不斷,中文馬來文英文是必修的三種課程,數理音樂當然亦不可少。

我們在蘭卡威也結交了不少朋友。馬來朋友 Abraham,開設新華冷凍食品店的華人朋友們,都熱情的開車載我們四處遊歷。新加坡人同文同種,待我們如自家親友,專業拍攝的紀錄片是永誌不忘的回憶。辛勤的新華朋友們,把珍貴的唯一週休週五下午勻出給我們,只為盡地主之誼。

這些朋友們,就是我雖覺辛苦害怕卻依舊不捨航海生涯的原因。更讓人覺得溫馨的是,走到世界各地,我們總碰上好人。或許我終將成為人性本善的信徒。

麗萍

No comments: